长春热线欢迎您!
长春热线>资讯>正文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2019-12-27 16:30:54 来源: 阅读:1

要说当下最为热门的热播剧,应属《庆余年》这部网剧无疑了,不仅让陈道明、吴刚、李小冉这样的老戏骨再一次成为热议,还让郭麒麟这样的演艺新秀的知名度更上一层楼,主演张若昀、李沁的热度就更不必说了,虽然并没有在各大主流电视台播放,但通过腾讯视频、爱奇艺等网络媒介,依然让这部古装剧的播放量一飞冲天,目前腾讯视频更新进度近3/4,但平台累积播放量已经达到39.1亿次了,整部剧完结以后预计播放量能够达到60亿。这样的成绩虽无法于《如懿传》、《欢乐颂》等巨作相比,但就这样的成绩已经算是寒冬时节的热播作品了,从豆瓣的评分情况来看,7.9分的评价,在今年各种来源的连续剧当中已属佳作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这部网剧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成,虽本人并没有看过小说原著,但根据追更过小说的网友们的讨论,得知原著中的设定是正儿八经的穿越剧,而到了网剧中设定则变更为了主角是上一个人类文明的产物,至于变更设定的理由,大家都懂的。但如此一来,设定的变更反而让这部作品脱离了已被用滥的穿越梗,直接将时间线迅速推进至下一个新生人类文明,更具史诗感了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剧中拥有着现代知识和记忆的主角范闲,因其生母的关系,注定要与庆国朝堂中的各方势力发生纠葛,而在他成年来到庆国都城之后,暗潮涌动的局势,阴影之下各种盘根错节的复杂联系,似乎都在按时范闲非同一般的身世,暂且按下庆帝的过往、神庙的真相、五竹的身份等等诸多秘密,光眼下朝中各方势力的真实意图,就已经让观众脑力大开,朝廷几大重臣已经登场,包括其父户部尚书范建,礼部尚书郭攸之,宰相林若甫等,虽然剧情已经朝向更高阶层的方向推进,甚至场景很快就要转至庆国境外的北齐,但庆国内部是否还有其他未登场的势力存在?

如果简单的分析一下其中的设定,就可以发现此剧虽然是建立在虚构的年代,但许多元素仍借鉴了真实的历史,其中就包括户部和礼部这些部门,正是借鉴了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。如此一来剧中还有其他四个部门还没有在剧情中出现,因为《庆余年》中关于户部和礼部的设定来源于隋唐时代形成的三省六部制度

剧中剧情未来有怎样的走向暂且不说,对于六部与宰相在朝内的从属关系似乎并未明确,六部之上是否还有三省长官管制也无从得知,但进一步了解三省六部制度本身,对于提升追剧人的代入感颇有助益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了解了这项古代官制,你就了解古代帝王为了实现中央集权搞出多少事情。

不过首先,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中国封建王朝的另一个重要的官职——丞相

丞相,也称宰相,多数时期并非官名,只是对于最高职位的俗称,在众人眼中,丞相在朝堂的地位是"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",除了皇帝以外,在所有官职中是最高阶的位置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最早的先秦时期,由于当时各国文化和制度上的差异,对于官职的设定也是不同的,但目前有据可查的丞相官职是有的,不过并非像大家印象当中的最高官职,春秋战国时期列国设置有相邦、相国或相,是为百官中最高位者,协助王治理国政的高官,既要综理百事,又要依百官之功过而进行赏罚,掌握了很大的权力。秦国设置了左、右丞相,主要是作为副手辅助相邦工作,可见此时丞相还只是一个副职,包括之后的汉代早期,相邦或相国反而是最高的职务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秦代刻有相邦字样铭文的漆具

但汉代逐渐闲置相国一职,保留了丞相,成为了替代相国的最高职权,其权力之大可以用一句话概括:"掌丞天子,助理万机",相当于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,是除了皇帝本人以外,接触并管理所有国事的另外一人,能有如此权力的人再无第三个。

在皇帝眼皮底下掌握着莫大权力,对于懒政的皇帝或许丞相是最好的工作承担者,但在有宏大抱负的统治者眼中,权力过大的相权却是无法忍受的,特别是在与丞相意见不一的时候。因此自汉成帝开始,便以丞相难以承担繁多的政务为由,建立了三公制度,即大司马、大司空、丞相为三公,逐渐把军事、监察和行政三权分立,相当于将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,不再集中于一人身上,同时也能让三公互相牵制,杜绝了一人独大的情况出现。三公制度可以算是三省六部制度的雏形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但实际上三公制度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,汉代至南北朝时期,不仅名称几番变更,所司事务也多有变动,特别是经历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、五胡乱华的南北朝时期,该机制几近消亡,东汉时期由于外戚和宦官掌权,大权基本转移到这些人手中,而原本应具有理国之权的三公,却沦为了没有实权的虚职,三国时期的乱世,三公基本废除,而像董卓、曹操这样的握有实权的枭雄,则自立丞相,掌控朝廷独揽大权,以丞相之名行君王之权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自立丞相的曹操

不难看出汉代已经有意识的通过变革制度来防范一人独大的局面,避免权力过度集中的情况出现,三公制度就是具体的变革表现,但是由于没有有效的约束内廷,加上历史原因导致的外戚壮大,中央集权的程度不足,这项制度也就逐渐沦为摆设,腐败和政局动荡在所难免,之后的三国时期、魏晋以及南北朝,由于社会局面动荡,也时有丞相专政把权的情况,在人们内心深处,丞相依然是一个可位列万人之上的最高位。

隋朝终于结束了南北朝的纷乱局面,再一次将中国带回天下一统状态。经历混沌年代回归平稳的隋朝政府,对于稳定朝局有着强烈的意愿,并没有直接采用北周时依照周礼设立的官爵制度,而是重新设立了一项类似三公制度的中央官僚体系,而这套体系就是三省六部制度的最初摸样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隋朝的制度是设定了尚书、门下、内侍、秘书和内史五省,但实际主持中央政权的是尚书、门下和内史三省,而内侍省和秘书省没有实权,分别管理经典图书和宫廷内侍宦官,可排除于政府权力机构之外。

三省在职能上的设定更趋向于为皇权服务。内史省是掌管机要、发布政令的机构,后改为中书省,主要负责起草政令,提交皇帝审阅,共同讨论后颁发诏令,门下省则对颁发的诏令进行审查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与皇帝意愿相悖,则打回内史省,如确认无误则递送尚书省执行政令内容。

由于尚书省是具体执行政令的机构,因此下设六个部分别负责不同板块的工作。

  •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、考课、升降、调动等事务。
  • 户部,隋初称度支,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。
  • 礼部负责维持典礼和祭祀举办事务,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。
  •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、军械、军令等。
  • 刑部,隋初称都官,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。
  • 工部,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,掌管各项工程、工匠、屯田、水利。

在国产漫画《镖人》中,故事背景正是放在了隋代,虽然整个故事主要围绕没有一官半职,而且还是朝廷通缉犯的浪客刀马展开的,但却涉及隋朝政权内外部的明争暗斗,其中也谈及隋代政府机构的一些建制,其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裴世矩,在漫画中由吏部侍郎升迁至黄门侍郎,这两个官职都在三省六部体制当中,如果对于三省六部体系略有了解,你就会知道裴世矩的这次升迁的意义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内史省,也就是中书省,主官为内史令,改名中书省后为中书令。门下省主官为侍中,也称纳言,下设副官即为黄门侍郎。尚书省长官则为尚书令,下设左右仆射,唐朝曾长期空缺尚书令,则由仆射行使尚书令的职权管理省事。

尚书省下设的六部,各部主管均称尚书,官职上的称谓则是由所属部名加上尚书,如吏部尚书。下设副官侍郎,称谓同样为部名加上侍郎,如吏部侍郎。

而此前说的《镖人》中裴世矩由吏部侍郎升迁至黄门侍郎一事,这两个职位虽然从品级上来说在隋朝都属于正四品,但二者的地位还是有差距的。从三省六部体系结构上来说,吏部从属于尚书省,而尚书省统领六部组成了国家行政机构。黄门侍郎是门下省的副官,而门下省和内史省(中书省)属于与皇帝有密切联系的部门,侍奉内廷,职能上为决策机构,尚书省及下属六部则是执行机构,由此可见任职于六部的副官虽然具有很大的权力,但是侍奉内廷的黄门侍郎却更接近国家机密,并能够对决议造成影响。曾任隋文帝黄门侍郎的柳雄亮就被同僚评价道:"尚书省凡有奏事,雄亮多所驳正,深为公卿所惮",可见对于作为近侍的黄门侍郎,即便是掌握巨大权力的各部主官也颇为忌惮。

唐代继承了三省六部制度,初期对此制度进行了完善,但随着一些实际需求,如控制相权、提高办公效率等,原先的三省分立逐渐向三省混合同一转变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唐朝对于三省主官以"品位既崇,不欲轻以授人"的理由,采取不轻易授予的决策,那么如此重要的部门总需要有主事之人吧?唐朝的做法是"常以他官居宰相职,而假以他名",也就是在百官之中选取可用之人,授予其他官名,如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,而行使三省部长等宰相之职,这样的做法就是让行使宰相职权的人有其实,无其名,没有宰相之名的支撑,也就难以形成独大的气候。

另外三省混合同一的转变也是迫于实际情况,三省分权独立,难免造成工作中的相互扯皮推诿、办公效率低下的弊病,为了让三省协同办公,主官们会定期在门下省聚首议事,渐渐的门下省的中心地位被确定下来,成为各省宰相的办公地点,三省不再各自为政,而是共同议事的门下同僚了。

《庆余年》中的这个制度,历史上把丞相拉下神坛

中书门下印

唐以后的各朝代,三省制度实际已经形同虚设,或名义尚存,实为虚职,或一部独大,实权另分,到了清代更是以六部主天下事了。

古代中国秦汉及先秦时期,宰相作为国家权力机构的顶点人物,掌握着极大的政权,对于皇帝而言即是需要依靠的人,也是需要提防的人。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,实现中央集权,封建帝王做了许多工作,其中就包括逐渐三省六部制度,通过漫长的历史逐渐完成了封建制度的集权专政,这项制度的弊端反而成为国家进步的阻碍,唐代以后不断被分离弱化,至清代仅存六部制度,而三省则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
本文为企业推广,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,仅提供参考,作为信息展示!

推荐阅读:叶紫

网友评论
请登录后进行评论| 0条评论

请文明发言,还可以输入140

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,请等候审核

小提示: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,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

回到首页 回到顶部
长春热线 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招聘信息| 老版地图| 网站地图
免责声明:长春热线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
Copyright © 2012-2019 http://www.ccolw.com, All rights reserved.